在婚禮當天,選擇婚紗的顏色對於新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遵循傳統,部分女性仍然選擇穿著白色婚紗。隨著規矩的放寬,色彩繽紛和富有創意的婚紗也開始出現。不過,白色依然是廣受喜愛的傳統顏色。然而,白色婚紗並不是法國或其他地方的歷史常態,這其實是一個相對較近的傳統。在這篇文章中,讓我們一起了解為什麼婚紗是白色的。
白色婚紗的古代習俗
在古代,白色婚紗是非常普遍的。在古埃及,白色代表著許多象徵意義。它象徵著光明和快樂。無論是婚禮還是喪禮,白色都是人們慶祝時的服裝。在婚禮上,女性通常穿著長款的白色或米色亞麻衣。在古羅馬,衣著有特定的規範:穿著一件象徵純潔的長白袍,並用一個大蝴蝶結系住,這個結代表著貞潔,只有新郎在婚禮當晚可以解開。不過,隨著時間的推移,白色逐漸在婚禮中消失,然後又在更晚的歷史階段回歸。
19世紀之前的多彩婚紗
在中世紀,大多數家庭都很貧窮。婚禮上的服裝並不是她們人生中唯一穿著的一天。女性的衣物不多,她們會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,通常是星期天的服裝。白色並不是一種普遍的顏色。其實,它不容易打理且保持清潔,並且不太適合女性在家或田地工作的需要。一般來說,紅色或黑色更為流行。不過,有時候也會選擇展示地方傳統的服裝。在富裕的社會階層中,奢華則以色彩繽紛的衣服展現,並配有金色和高貴材料,如白貂毛。而歷史上第一件白色婚紗是由瑪麗·斯圖亞特(Mary Stuart)於1558年在與法蘭西二世的婚禮中穿著的。但這與現代的傳統並無關聯。新娘的服裝反映的是她家族的顏色,即德基斯家族的顏色。
白色婚紗的傳統在19世紀確立
維多利亞女王在1840年和薩克森-科堡-哥達的阿爾伯特結婚。在這個場合,令所有人驚訝的是,她選擇穿著白色婚紗,這顯然有所不同。她對這種顏色非常喜愛,並且經常在各種活動中穿著這件衣服。這是一件簡約而優雅的婚紗,點綴著蕾絲,讓人印象深刻。然而,是天主教會為白色婚紗賦予了象徵意義,將其與純潔相聯繫。在1858年,當伯爾納黛特·蘇比魯(Bernadette Soubirous)聲稱在盧爾德的山洞中遇見了聖母瑪利亞時,她說無原罪的聖母穿著全白的衣服。教會立刻將這種顏色與處女之身聯繫在一起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白色在富裕家庭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。這更多是象徵著財富,而不是純潔。這意味著家庭在購買一件只會穿一次的婚紗上付出了努力。因此,白色婚紗最初是資產階級的象徵。它通常相當簡約,裝飾有蕾絲,還配有面紗。19世紀下半葉,大型百貨商店的興起和設計的進步,創造了一個市場和時尚,從而鞏固了這一傳統。
象徵、傳統與優雅
在20世紀,穿白色婚紗成為了常態。在傳統的天主教婚禮中,白色已成為了新娘貞潔的象徵。她在婚前承諾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丈夫。因此,白色變得不可或缺。教堂婚禮和儀式自然要求穿白色婚紗。但自80年代起,白色婚紗並不再是唯一選擇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人們不再將貞潔視為婚姻的價值觀,規則也變得更加寬鬆。但白色婚紗的傳統出於多種原因依然存在。
尊重傳統
婚紗是女性一生中只穿一次的衣服。意識到其象徵意義,女性們特別用心挑選自己的婚禮服裝。在集體想像中,婚紗具有象徵價值。雖然白色婚紗傳統上被視為新娘的顏色,但依舊受到喜愛。當婚禮在教堂舉行,並且家庭有天主教傳統時,這種服裝仍然相當普遍。此外,有些女性喜歡沿襲家庭的傳統,因為她們的母親和祖母在婚禮中穿著白色,這也是對她們的致敬。這一切取決於家庭的歷史及新娘心中的想像。
白色婚紗,優雅的象徵
白色作為中性的顏色,是優雅的象徵。非常容易穿搭,白色婚紗適合所有女性,並能於各個季節中展現美感。明亮、容易搭配配飾,代表著樸素與優雅,因此受到喜愛。此外,白色婚紗在攝影上也顯得極為好看,讓其成為珍貴回憶的良伴。如今,選擇白色婚紗往往純粹出於美觀考量。如果你在尋找一件美麗的婚紗,我們建議你考慮一下特別的波希米亞風格婚紗。Boho Via的婚紗專為這個特殊的日子而設計。
因此,白色婚紗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傳統。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以及其處女的象徵意義,但在我們的社會中並未持續延續。早年,婚紗並不僅在婚禮當天穿著,白色則較少見。它最終在天主教會的影響下,成為一種純潔的象徵,並從最初的宗教象徵逐漸演變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穿著白色婚紗變成一個越來越個人化的選擇,而不是受他人所冀。女性希望在其中尊重傳統或追求一種美學。